赎罪日

利未记最核心的一章——赎罪日。赎罪日是以色列人的日历中最重要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大祭司要为他自己、众祭司、全会众、圣所、会幕及坛献上赎罪祭。赎罪日在每年七月初十举行,是一年中唯一必须禁食的一天,也是大祭司一年一度进入至圣所的日子。这是作为主耶稣一次被献,以祂这为神悦纳的一个祭物,成就了永远的赎罪之事的预表。

赎罪日是律法之下的赎罪,而主耶稣是神儿子的赎罪,后者要远远高过前者:

  1. 祭物的对比:主耶稣是更美的祭物。亚伦献牛献羊,而主献自己,只献自己这独一的祭,就把这事成全了。
  2. 祭司职任的对比:主耶稣是更美的职任,在亚伦祭司职任下律法一无所成,而主则成全到永远。所以亚伦每年献一样的祭不能除罪,只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而神的儿子一次被献就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并且使人可以成圣,永远完全。
  3. 功效的对比:亚伦的祭并没有开辟一条进入至圣所的路,仍然有幔子阻隔,大祭司只能一人一年一次戴着血、捧着香进入。主耶稣的救恩使幔子裂开,开创了进入至圣所又新又活的路,叫所有信徒随时可以来到神的施恩座前,完全除去神与人之间的隔阂。
  4. 大祭司的对比:亚伦是软弱的人类,自己有罪,有死阻隔不能长久。基督是神的儿子,不知罪为何物,永远活着作我们的大祭司。

赎罪日每个步骤的属灵意义:

  1. 大祭司洗身后穿戴细麻的衣、裤、冠。细麻表明主是完全的义人。洗身是因为主是圣洁和无瑕疵的,要想代表主罪人就需要先洁净自己。
  2. 两只公山羊一只归与耶和华作赎罪祭,一只不宰杀归与阿撒泻勒。有人将阿撒泻勒解释为魔鬼,这是不对的。阿撒泻勒在希伯来原文中不是一种人或物,原文中这是一种状态,是远远的分离,不再相见的意思。因此这里是说在赎罪之事作成之后,罪就远远的离开人,不再看见了。神也不再看见我们的罪了。
  3. 大祭司宰了赎罪祭牲,之后要拿香炉盛上祭坛上的火炭,双手满了圣洁的香,把香炉挂在手上进入幔内。一进入就放下香炉,将手上捣细的香倒入香炉。香被炭火燃烧腾起烟雾,使至圣所内烟云弥漫。然后大祭司再回到祭坛边,把已经盛着祭牲血的盘子带进至圣所,在烟云中向施恩座弹血。        人不能直接站立在神面前,香起了遮挡的作用,这香是预表主的。赎罪日在香的烟云弥漫中,神唯见爱子耶稣在神的面前,向施恩座弹血,就是神悦纳祂爱子在十字架上流血的预表。香在先,血在后,是代表只有神爱子身位的主所流的血才是赎罪的血。
  4. 之后大祭司要出来用血抹坛,向坛弹血。这是说那洒在施恩座的宝血显明了主十字架的救恩,这血使罪除去,也使坛洁净。
  5. 在大祭司给自己和全家,还有会众赎罪之前,会幕里不可以有人。这是表示天上的赎罪是只有主一人成就的。
  6. 之后为百姓献祭与之前相似,但是这里是献燔祭不是赎罪祭。如果看大卫的例子,燔祭对付了政治上的犯罪,主耶稣与大卫一样也是犹太人所弃绝的王,甚至被犹太人钉十字架。我们之前提到燔祭是代表主完全的蒙神悦纳,如同馨香的祭物和供物叫神满足,这显明了主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不仅仅是成为赎罪祭,也是将祂一切的佳美全部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