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 – 2节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这里的“见证人”是在为着什么事情作见证呢?
在十一章中讲到每一个信心伟人都在信心的不同的层面得着了特别美好的证据,无论是借着信心得胜;或是靠着信心受苦;或者借着信心从死里复活;或是借着信心不愿意苟且活着为要得着那更美的复活;借着信心战胜死亡像以诺;借着信心虽然死了仍旧借着血说话像亚伯。因此这些人都是为了信心作见证的。这些人像云彩一样围着我们,我们看到他们的事迹,我们的心也得着激励。若没有这些见证人,我们心中会疑虑这信心的结局究竟是怎样,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信心是否讨神喜悦。但是看着这些见证人,旧约的众圣徒们,在这条信心之路上走了这么远,无论是他们信心的果效,无论是他们在世上已经得着的见证,无论是他们还没有得着的应许,无论是神对他们信心的喜悦,都是为着我们作信心的见证。
“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希伯来书11:39-40)。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此作者就在这里劝勉读书信的人两件事情,一个是“放下各样的重担”,另一个就是“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在作者的眼中,我们都是在极力奔跑的,我们定睛仰望耶稣基督,然后“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如果在奔跑中有这么多的东西缠累着我们的腿,显然我们就无法跑好。
“放下各样的重担”,这个重担的范围很广,并且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不同。在每一个人身上普遍比较突出的重担就是生活的压力,这里的重担不是讲到罪,罪是后面讲到的,这里主要是讲到生活中各样的重担。这里“放下”的NIV英文版本是说“throw off”,是扔掉重担的这种感觉。我们生活中无论有任何的重担,像父母的事情,子女的事情,工作的事情等等,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作者告诉我们说就把它一扔,不用管会不会摔坏,会不会砸到自己的脚,尽管扔掉就是。还有“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也是一样,各样缠住我们脚的罪我们也要这样扔掉,这是我们对重担、对罪应有的态度。
“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这是作者对我们的激励,更是圣灵对我们的期许,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呢?如何就这样一扔呢?刚才是讲到态度,现在是讲到方法。我们常常是重担都快要把我们彻底压垮,我们还是不能把它扔下。秘诀就在于“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当我们抬头仰望主,看主的生命,我们自己就有一个灵里的生命的变化。我们在亚当的生命里就是胜不过重担和罪的,我们虽然恨恶罪,但当罪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跟从它。胜过这些的唯有从耶稣基督里来的新生命:当我们抬头仰望祂的时候,祂的生命进到我们里面,我们就自然扔下重担和罪了;当我们被祂的荣美所吸引,我们自然就不以世上的事情为念了;当我们看到主已经在天上为我们预备了更好的,我们就不再在乎地上的得失;当我们看见耶稣基督的圣洁,我们就对自己的罪不屑一顾,就脱下我们的罪了。
什么叫“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在Darby版中是这样翻译的“the leader and completer of faith”。原文并没有“我们”二字,所以这节经文的意思不是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而是信心的leader(领头者)和信心的completer(完成者)。在第十一章中,那些信心的伟人们在信心的道路上奔跑,有些人跑的是这一段,有些人跑的是那一段,但是唯有耶稣基督一个人从头跑到底。他是leader(领头人)也是champion(冠军)。十一章中的信心伟人在我们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仍旧无法与主媲美。亚伯的血所说的是要流血才能真正的赦罪,神对该隐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意思是要复仇;但是以诺借着信心战胜死亡、不见死面,所以他们俩个人借着信心讲了死亡的两个层面。亚伯拉罕是讲到信心中的忍耐,他等候神的时间,等候神的方法;而摩西是信心的得胜,战胜仇敌。还有的是“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这些人已经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了。然而耶稣基督一个人就成就了这所有的,他借着信心受了没有人能受的苦,借着信心战胜死亡,借着信心成就神的心意,唯有他是跑全了这条路的人。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仰望那为信心开始,并且能够最后跑到底的耶稣基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我们的主才是信心最大的见证人。
3节 – 4节
这节的中文翻译十分拗口,但英文的翻译就很清楚,英文各样的版本都是翻译成:你要思想那被罪人这样顶撞的那一位,你就不会疲倦灰心。比如NASB,“For consider Him who has endured such hostility by sinners against Himself, so that you will not grow weary and lose heart”。谁才是最受罪人顶撞的那一位呢?就是耶稣基督,所以这里还是接连上文说的。耶稣基督本是那造天地万物的主,舍弃他的荣耀来到这地上,还要受这些罪人的顶撞,原本是他的子民,却不接纳他甚至于把他钉死,这是耶稣基督所走的路。希伯来书的受书对象是信主了的希伯来人,他们也面对很多罪人的顶撞,包括从犹太教来的,包括从罗马政府来的。但第四节说他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而主耶稣与罪相争到流血的地步,甚至于牺牲性命。因此我们要抬头看他,他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的功效,他的十字架在我们里面的功效,才能真正的让我们存心忍耐不至疲倦灰心。
5节 – 13节
如何看待与罪相争时,父神对我们的管教?
我们暂且先来看约伯的经历,向约伯实施苦难的是撒但,但确是神发起的这件事。当撒但来到神面前,是神先提起“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约伯记1:8),然后撒但才提出要拿去约伯一切所有的。之后约伯第一次的灾难来到,他的牲畜、仆人、儿女等一切所有的都没有了。但约伯没有被打倒,他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约伯第二次的灾难也是如此,又是神主动问撒但同样的问题“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约伯记2:3)。于是撒但又一次击打约伯,神只是要求牠不要取约伯的性命,约伯就从头到脚长毒疮。约伯的妻子叫约伯把神弃绝了吧,但约伯仍旧不以口犯罪,他回答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嗳、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么”(约伯记2:10)。约伯是在他的三个朋友陪他坐了七天七夜之后,才开始发怨言的。他没有诅咒神,但却开始怀疑神。当有人来安慰约伯的时候,他的自怜和自哀就起来了,他觉得自己是这样一个做事完美、也不犯罪得罪神的人,为什么要受这样的苦。那么神为什么要如此对待约伯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约伯的自己,才看出约伯的里面也是有恶的。对比我们的主,主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他来是完全要行父神的心意的。约伯这“义人”受苦的时候,朋友一来安慰他就不行了;但是主耶稣这真正行全父神旨意的人,当他被拉到罪人的面前要受神的重击的时候,他像羊在剪羊毛的人手下无声,他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11)。当主在客西马尼园流泪祷告,他的汗像血一样滴在地下,他作为一个完全依靠神的人,到父神的面前祈求来免除这样的难处的时候,他依然说“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这就让我们看到主和约伯是何等的不同。但是约伯经过这些事情,最后终于看到自己的问题而被神得着,他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约伯记42:5)。他在地上得着的祝福也是之前的双倍,这难道不是神的美意吗?
那么,神如今在你我身上的管教是什么样子呢?在一定的方面与约伯是一样的,我们的苦难是由于魔鬼的攻击,但就像约伯一样,是神所允许的,甚至有些经历在神的眼中看来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的。但神对约伯的心意和希伯来书这里所讲的还不太一样,这里是讲到父子的关系。我们如果自己是父母,就可以体会,作为父母是何等的爱自己的儿女。“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虽然管教儿女,但我们凭着自己的意思和心情,所出的管教不一定完全都是正直的。但我们知道当我们需要管教我们的孩子的时候,这个管教是从爱中出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看到,神的出发点是因着爱我们,祂知道这样才是对我们最好的,“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这与因着愤怒来惩罚人是完全不同的。最终,神要达到的目的就是10节和11节所说的“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神让我们与罪相争,并不是要我们从自己的里面生出义来,因为我们里面没有义,祂乃是要让我们在神的圣洁上有分。另外,神是在恩典的里面作这一切的,因此我们不要感到面对神的管教有压力,因为我们是祂亲生的儿女,并不是祂的私子,祂是因着何等的爱我们才要来管教我们,来带领我们,在我们身上有所作为。因为我们将来在祂里面所要承受的荣耀和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们要与基督一同承受产业,那荣耀是人心不能想到的(22节)。作者是要鼓励我们,虽然管教当时觉得愁苦,但过后却要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因此才有12节说的“你们要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而不是惧怕发抖。我们常常眼目就在当下的愁苦中,却忘了将来要得的荣耀,所以就像前面说的,我们真的要定睛仰望那为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14节 – 17节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我们是已经与神和睦了,才能与人和睦。希伯来书一切的劝勉和鼓励,都是建立在对真理的教导之上,在真理的根基之上才能在实际中行出这些要求来。“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希伯来书多次讲到神的恩,讲到耶稣基督的救恩是如何的与旧约不同,旧约的人是在律法之下,而新约的人是在恩典之下。旧约中神对人在律法下是有要求的,而这一切都随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成为过去,如今我们乃是在恩典之下。这句经文的英文是“see to it that no one comes short of the grace of God”(NASB),神的恩典是那么多,但有人却拿不到全部的(comes short of),原因就是他不能进入到这个信心的真理当中。这里是针对希伯来信徒的问题说的,因为他们很容易就会回到他们之前眼所能见的祭司、眼所能见的祭物和眼所能见的殿。他们很容易就被那些属世的、取死的所吸引,就好像以扫,为了一顿饭就卖了长子的名分。切记不能将这句话解释成得着了救恩还可以失去,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18节 – 24节
“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摸的山”这山是指着西乃山说的,或者叫何烈山,是神将律法颁布给摩西的地方。“此山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角声与说话的声音。那些听见这声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们说话”。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山,出埃及记19章说“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无论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甚至摩西都说“我甚是恐惧战兢”。为何这山这么恐怖呢?神一路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白天云柱,晚上火柱,一直都在他们的身边,为何现在如此愤怒,降火、暴风又有角声了呢?并不是因为金牛犊,因为金牛犊是摩西上山后,百姓见他迟迟不回才造的,此时摩西还没有上山,这山本就是这样的。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神要降临在这山上,但更重要的是神要在这山上显出祂的公义来。在逾越节的时候,对于埃及的那些人来说神是公义的,而对于躲在羔羊的血后面的以色列人来说神是恩典的。后来一路带他们出埃及、过红海等等一切的过程,都是在恩典的里面。神像母鸡用翅膀遮蔽小鸡那样保护着以色列人,因此以色列人所看到的都是神的恩典。到了西乃山的时候,神特别的将祂的公义显出来,因为这里是赐下律法的地方,而律法代表了神的公义。律法是需要人担起责任的,神开始向人要东西了,人要行出律法来,这时神的祝福就变成有条件的了。如果人能行律法,神就祝福;如果人不能行律法,神就要惩罚。这时的人是什么反应呢?“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出埃及记24:3),他们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可以做到。我们看到在亚当里的生命就是这样,认不清自己的现状,假如他们那时就看到就懂得,他们就会回答“神啊,你的旨意是好的,可是我们是软弱的,我们做不到”。如果真的这样很可能历史就因此改写了,可惜人的生命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以色列人跌倒的地方,这就是他们永远的难处。之后在旷野中,以色列人一发怨言,神的惩罚如瘟疫之类就临到他们,再也不复何烈山之前的光景。人永远也没有办法给神祂想要的,所以等待他们的只有咒诅、惩罚和死亡。因此,西乃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但是感谢主,希伯来书说虽然你们的列祖是来到西乃山,但你们不是,“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锡安山代表什么呢?希伯来书第八章我们有提到,摩西上西乃山时,以色列人自信满满的说不论神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可以做到,结果律法还没有到他们的手中,他们就已经犯罪了。当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昼夜领受神的律法时,以色列人在山下拜金牛犊犯罪。神对摩西说百姓已经犯罪,并且要击杀他们,摩西就为百姓祷告使神回心转意,不击杀他们。摩西下山看到以色列人拜金牛犊,愤怒地将神亲手刻的十诫石板摔碎。然后摩西回到山上向神祷告,他代以色列人求神将愤怒临到自己一人的身上。按照律法来讲,以色列人一天都活不下去的,但为什么他们后来还能得神与他们同走旷野呢?就是凭着献祭,从此之后祭司成为神和人中间的一个重要的中保,因着献祭使得神可以住在以色列人的中间。这些不断洒出的祭牲的血,都是指到将来的那一位耶稣基督说的。一直到以利的时候,他两个儿子很恶,丢了约柜,自己也战死了,以利听到噩耗也摔死了。当天以利的儿媳难产生了个儿子,给他取名叫以迦博,意思是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从此祭司的制度也被神弃绝了。然后神就在以色列人的中间兴起了一个合神心意的人,作以色列的王,就是大卫。大卫在大卫之城作王,这座城就在锡安山的山顶。那时大卫接回了约柜,但应该用来存放约柜的会幕却不在锡安山的大卫城,而是在基遍,所以献祭的铜坛与约柜仍然分离。我们看到士师记时期的以色列人真是已经堕落到极致了,当年他们与神所立的律法之约已经完全毁了,他们是完全的失败。那神要凭着什么才能继续带领以色列人呢?凭着他们行律法的话,他们已经失败;凭着献祭的话,祭司制度也失败了。只能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凭着神的恩典了,神凭着恩典仍然在以色列民中作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此,作者保罗的这句“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意思就是如今神乃是在恩典中带你们了。所以锡安山代表神的恩典。
并且,诗篇2:4-8节说“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这是大卫的诗,在希伯来书第一章时就引用过。诗篇表面上是讲大卫在这里作王,但是在圣灵的启示中我们看见,实际是写到有一天那个真正的受膏者、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要在锡安山上作王。锡安山是主千禧年时再一次降临的地方,是主在地上的安息之处和行王权之处。这节经文的英文用的是完成时“you have come to Mount Zion”(NASB)。虽然主还没有再来,但在神的眼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他的安息和他的王权之中。
22节到24节:“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神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
这几节经文里面有七件事(其中英文是NIV的版本):
1.锡安山(Mount Zion)
2.永生神的城邑、天上的耶路撒冷(the city of the living God、heavenly Jerusalem)
3.千万天使的总会(assembly of myriads of angels)
4.名录在天上的诸长子(the church of the firstborn)
5.审判众人的神(the Judge of all)
6.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the spirits of the righteous made perfect)
7.新约的中保耶稣(Jesus, the mediator)。
刚才说到锡安山是千禧年时主行使王权的地方,但它并不是那个永生神的城邑(the city of the living God)。这里作者提到锡安山,立刻眼目就向天上看去,他看到了一座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这座城是神亲手所建。它是亚伯拉罕所羡慕的那座城,也是旧约的众圣徒所羡慕的那座城,是那些“世上所不配有的人”所向往的,因为这座城才是真正的有根有基的城。神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但亚伯拉罕一辈子住在帐篷里,他没有住在城市里,因为他觉得地上的城市不能满足人的心。神在他的心中放入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只有天上那座有根有基的城才能满足他的心。你我的归宿也同样是在这座天上的耶路撒冷城。
这座天上的耶路撒冷里面有什么呢?第一个是有“assembly of myriads of angels”,就是这里聚集了千万的天使。第二个是“the church of the firstborn, whose names are written in heaven”就是指的名字被记录在生命册上的你我。“firstborn”是长子的意思,长子是承受产业的。“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书1:18),初熟的果子英文是“firstfruits”。在创世记的时候,神创造人,但人犯了罪从此落在咒诅的底下,但如今我们所经历的是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新造。神要新造万物,然后神叫教会在新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因此我们就成了长子。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天使本来就是属于天堂的,但人却是不属于天堂的,相反是属地的,甚至可以说是属于地狱的,但是神的恩典、神的定旨、神奇妙的救恩却拣选了这些人。神差遣祂的爱子成就了这样的救恩,将这些人救到一个地位——不仅进入天上的耶路撒冷,而且成为诸长子,并且和主耶稣一同承受产业。天上的耶路撒冷有这些人是多么的奇妙、多么的不容易甚至多么的不应该,但神的恩典就这样成就了。接下来第三位就没有办法更高了,就讲到最高的,就是审判众人的神。第四是“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就是指旧约的众圣徒。就好像亚伯拉罕,他们原本就不属于地上的耶路撒冷,他们“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他们“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那么他们配在哪里呢?他们就配在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才是他们的家乡。
你我与这些旧约的众圣徒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同。像亚伯拉罕,神对他是有应许的,这个应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亚伯拉罕所见的地将来要归他和他的后裔,第二部分是世上的万国要因亚伯拉罕的缘故蒙福。之后神就按照祂所应许的一步一步带领亚伯拉罕,虽然在亚伯拉罕死的时候仍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因为他要与我们一同得。但神在我们的身上从来都没有应许,外邦人从来都不是神的选民,神是完全凭着祂奇异的恩典这样待我们的。神是何等奇妙的神,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多么不应该、多么不配待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就好像《恩爱标本》那首歌中唱的,如果你想知道神的爱是何等长扩高深,就来看天堂中的我们,我们是神的恩爱标本,像我们这样的罪人如今也被救到神的荣耀中!
最后说到“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亚伯的血是控告,想要复仇,从此该隐就过上了流亡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该隐很像以色列这个民族。该隐杀了亚伯,而以色列人杀死了耶稣,从此以色列人也只能在这个世界上逃亡了。但基督的血是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他的血反而为那些钉他的人买救赎,因此这血所说的比亚伯所说的更美。耶稣基督在地上所洒的血如今在天上了,他的血的价值永远在父神的面前。人所不能行的,耶稣基督在地上都行全了,律法定我们死罪,他也替我们死了。所以神向人要的,人应该付的一切,耶稣基督都代我们付了。所以我们就不在我们的责任里,也不在神的咒诅里了。如果我们还在我们的责任里,那我们就一定要落在神的咒诅底下了。但如今耶稣基督代我们付上的所有的责任,满足了神一切的要求,所以我们永远在耶稣基督宝血的遮盖之下,因此我们就永远在神的恩典里面了。
感谢主,他的救恩是何等的大,因此后面说上一次是震动了地,这次还要震动天(26节)。作者让我们看到犹太教是多么属世的一个东西,和主的救恩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才切切的劝勉犹太信徒千万不要再回到那里去了。若是再回头,真的就好像以扫为了一顿饭卖了长子的名分一样愚蠢。那些眼所能见的很能吸引人,就像我们如今被这个世界所吸引。如今地上的教会中也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这些都是属地的,耶稣基督的信仰乃是属天的信仰,求神怜悯让我们定睛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
25节 – 29节
这一段又是劝诫的话,跟希伯来书之前的所有劝诫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之前一直在讲神的恩典,而这里讲到神是烈火,烈火是讲到神的审判。因为神给了你们那么大的恩典,你们却不要,那么所剩下的只能是审判了。以色列人在地上、在旷野的时候弃绝了神给他们的警戒,他们那一代的人都没能进入迦南地,如今神从天上发出更大的警戒来,我们岂能不听呢?
与之相对的,这里说到我们所要承受的国。所有在神的第一次的创造里的东西,都是可以被震动的。这也是和旷野作对照的,希伯来书的背景是旷野,旷野中一切的东西都是临时的,短暂的,可震动的,都是要过去的。可是如今神为我们所预备的这个国,也是我们所已经得着的这个国,是不能被震动的,是永远的。耶稣基督的救恩是永远的,因为神的公义已经永远的得到满足了,如今神的恩典要永远与我们同在了。
“震动了天”并非指着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可以震动,天上的耶路撒冷城是不能震动的。这里是指将来天地都要被卷起来,新天新地要来,那时撒但也要从天上被打下来。耶稣基督的救恩是一个何等大的改变,必然是要连天也震动了。
Recent Comments